最近爹妈催看房,普通家庭也不是钱多烧得慌,是怕房价再涨上不了车。刚好也有一点关于楼市和居住条件的小思考,顺道总结一下。
长远来说我是不看好楼市的(资源和机会高度集中的“一线”不在此列,因为这些城市附加的价值能够撑的起楼市),理由很简单,炒房无法兴邦,毕竟国力不能靠房子来体现,真要和谁一战,靠志愿军的拳头和200万一平的豪宅是赢不了的。
但是为什么住房会成为一个“热炒”或者“卡”住大众的点?
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基本生理需求:衣、食、住、行。
衣。服装穿着水平变动弹性太大,布料生产没有门槛,服装制作或许能够卡一卡,但是难不住我们巧手的妈妈,扯上两尺布,分分钟做出一件衣服。退一万步,真是穷到只能穿比基尼出门,估计正好遂了许多人的心愿。
食。这是基本的民生条件,是保障的对象,而不是热炒的点。参考历史上民不聊生的朝代最后的下场。最坏的情况下,各人务农种田自给自足(这里就涉及到土地的问题了,后面再说),整个社会生产效率和物质生活水平将极大降低,得不偿失。而如果羊都饿死了,又从哪里弄来羊毛?
行。交通方式上卡的再狠至少还有两条腿,唯一的点只能是“买路钱”,这一招如果让社会人士来运用,不利于社会安定;让政府来运用,如果卡的太紧,和“衣、食”一样,如果真回到出门难走两里路,都在家里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时代,对社会活力及社会生产效率的影响必然是利大于弊。
所以最后只剩“住”这一项了。有个成语叫“与虎谋皮”,来形容一件事情的难度太大可能难以办到。为什么不是“与虎谋地”“与虎谋窝”?因为老虎赶一赶也就赶走了,没那么难,俗话叫“树挪死人挪活”。所以住,或者“窝”,虽叫“刚需”,却并没有食的需求那么“基本”那么“刚”,卡一卡也卡不死人。但是住又不如衣那么灵活那么容易自给自足,所以能够卡一卡,存在足够炒的空间。理由如下:
1、 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历史上可能有过没有随从和臣民的光杆皇帝,但尚未出现没有疆域的国家,土地是一国之根本,出现在土地上的生物是随之而来的附属。“打土豪分田地”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民心所向,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随着我们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过渡,城镇土地收归国有无论从效率还是公平的角度考量,都是好政策。但对个体来说这也造成了“住”不如“衣”的灵活性——没有城镇自建住房的可能(这句话并没有责怪的意味,因为即使城镇土地私有,最终也是会集中到“豪绅“手中,参考历史,城镇平民的生活水准未必能及现在,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却必然更低)。
2、 对于动物而言,窝并不是生存和繁殖活动的保障,但对人类文明社会而言,住房却具有刚需的特点。而且存在努努力就能把草窝变金窝银窝的价值观诱导。但是这种刚需却又不“刚”不过食,毕竟住远点通勤时间长点也还可以接受,如果舍得下城市各种便利和资源,回到十八线小城镇也是可以生活的。正是这种刚又不刚的特点留出了“炒”的空间同时降低了“炒”的道德风险。
以上说的是如果要“炒”,住是一个很好的点,下面说把住拿来“炒”是一个很好的招。注意到不管是炒房还是把房拿来炒,都没有提到地产商,因为地产商并没有地产,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不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厉害了word国”,导演两句台词就让民众高潮了一把,但要真去诛,打打嘴炮也是诛不了的。不说政府的其他统计数字,其对于我们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判断还是准确的,无论是民众素养、物质生活水平还是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所以政府面对的是生产力水平要提高、国家实力要强大的实事求是的诉求。但是没有投入怎么提高怎么强大?
那么怎么拉来投入?
第一种方法,政府出面给群众讲道理,“国家要发展要强大,强大了最终是你的子孙得到好处,所以为国助力你努力工作,再捐点家产,就50%,怎么样”。你觉得你有个这觉悟吗?
第二种方法,国家的主要收入是税收,那么还是从税收走,个税起征点100元,100元以上征50%的税。孔夫子会站起来再骂一遍“苛政猛于虎”。
第三种方法,政府出面借,给张国债券,50年后让你孙子来取本金和利息。不说政府还不还得起,就说你会借吗?
第四种方法,炒房,但地是国家的不能国家自己出面炒,得找个中介地产商,首先地给中介收一道钱,中介建房,建房期间各种交易收税,建成后卖房给中产民众,中产民众乐呵呵掏空六个钱包外加贷款几十年买了房,交易过程中产民众和中介再交税。地还是国家的地,钱却换了主,中介揩点油富了,中产努力奋斗还贷款,工作劲头十足同时创造新的税收,超发的货币基建消耗一部分,房市储水池放着慢慢流出来,景象一片大好。
你是政府你选哪个方法?
但是无论是衣食还是住行,都不是生产要素,而只是为生产要素服务的,所以并不存在长久炒作的潜力:
1、十年房市黄金期,政府的钱应该已经凑的七七八八了,再继续放任资金流入房市(也未必还有资金,毕竟羊毛收的差不多了),于国有损,毕竟比国力不能比房子;
2、既然钱已经凑得差不多了,最近某资本主义国家又逼得紧,是时候干正事了;
3、对于民众而言,房屋的市值只是挂在眼前的胡萝卜,没有落袋为安就是虚的,楼市交易的是信仰不是财富;买个手机、车子都知道要保养,而保养的再好最终也得报废,房子也一样,一栋几十层的楼房谁去维修谁去加固地基?握在手上几十年后楼房老化小区破败,信仰变砖头,等政府拆?不会拆的,政府不傻地产商也不傻,政府有地直接开新服,指挥棒一挥商业经济中心跟着走,简单多了。等老城区变成垃圾堆了,新城区人民自己求着拆的呼声就出来了;
4、对地产商而言,认清自己只是政府的工具,老老实实赚“中介费”就够了,如果虚妄的认为住房可以死命炒,过去十年的辉煌是自己炒出来的,难免狡兔死良弓藏的下场。
以上只是个人一点小思考,难免错漏。并不是要预测房价,并没有那个能力,有的只是对于楼市和居住条件的一点看法:刚需该买还得买,毕竟能不买就不叫刚需了,而且钱花哪不是花?为国助力捐点钱同时国家给还套房,我觉得是值得的;炒房在风口上,能炒则炒,毕竟有钱不赚说不过去,但是不要被套牢、不要越线;正如一个地产行业长辈劝我的,如果自己居住,高层的长期效果实在太差,而我觉得如果租房市场理想化,租房不妨是最佳选择之一,真正体现了住房的工具属性。
2018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