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面看到一个提问《为什么总是宣传师德和医德?》,写了一点回答,把自己的回答改改后转载过来:
有回答说钱没给够,又有回答说因为二者关系重大,都有点道理。但是说到钱没给够,设计师建筑工人的钱给够了还是怎么滴?说到关系重大,楼塌了这种建筑事故可比一次医疗事故严重吧?所以这两点不是很立得住脚。
个人观点是,一个行业如果越是依赖从业者经验,越难以用条款清晰的标准去核验从业者的工作成果,那么这个行业必然会越强调“德”。
程序员的程序是好是坏效率是高是低,跑一跑;建筑师和建筑工人的房子合不合格,敲敲打打各种测试走一遍;翻译的到不到位雅不雅致,交流顺畅不顺畅也都有明确标准;柜员更简单了,别收错钱,别得罪人。如此等等,这些行业都有比较明确的易于依循的检测标准来验收成果。
教师呢,孩子学得不好到底是教的不好还是娃没努力甚至脑子不好使?医生呢,疗效不好并发症多到底是医术不精还是个体差异甚至病入膏肓?除了特别差一眼假的油子们,啥样的叫教的好或不好?啥样的叫医术高或不高?说不清楚。那至少要求从业者道德过关工作尽心,这个总没错吧?
但是什么叫医德好什么又叫师德高?又凭什么要求别人像亲爹妈一样对你任劳任怨尽心尽力无怨无悔?也说不清楚。因为这个“德”也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啥样的要求都可以往上面靠,比“行业标准”这些东西好使,有几个凡人能做到圣人一样“德行无亏”的?没有!谁又没个摸鱼放松的时候?都有!你说你对病人谨小慎微了吧,出了事连你在值班室点外卖都能说成是你医德有问题。所以出了问题不管是何原因,先用“德”打上50大板准错不了。从文化传统来讲,自老子孔子开始,就讲究“心”的重要性,从对“心”的要求过渡到对“德”的要求,如德芙般丝滑。东亚的文化向来不强调甚至弱化个体意识,所以个体在丧失了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意识后,自然而然也不会有承担自己错误结果或者自己对行为负责的意识,吃肉的时候不念叨自己有份总不能挨打的时候念叨着有自己一份吧?何况就算吃到了肉也没人愿意挨这打呀。所以出了事或者要求无法满足怎么办?向外找原因,专业的又不懂,就算懂又怎么样?妨碍我说你“德”有问题吗?你这个老师或者医生不能是个圣人吧?把你每天的言行揉碎了来看还找不出错?我真不信。所以万能的“德”的大棒总是好使。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建筑师修房子、程序员写代码、厨师做菜,整个过程以及选料基本上都是可控的,只要技术过关、工作到位,成果差不了。对老师和医生而言,技术好上天道德高如佛,人家娃娃脑子不好使或者就是不努力,或者这个病人本身就没救或者体质本来差又不遵医嘱,你能怎么办?挑人教或者挑人治已然属于“德行有亏”了,只剩下帮他逆天改命了,又做不到。这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我说程序员代码写得好或者建筑工人房子修的好或者厨师炒菜炒的好,但是这些好我都没有体会到怎么办?不妨碍我承认我服务器不行,房子买不起,我只管吃饱不管味道或者吃不起1200一道的菜。(这就有另外一个奇怪的问题了,一个普通外地人去北京工作,一辈子不一定能挣套房子吧?他们会骂潘石屹、潘水屹、王健林、王建森黑心吗?不会,他们管这叫北漂叫拼搏,同时他们也管王思聪叫国民老公。而堂堂钟南山院士专家号1200有人就骂了,我就想你们是真病到那些博士主治钟北山、钟西山15块的挂号费治不了了,还是掏光六个钱包加上父母的养老本去买房导致没钱看病养老不属于谋财害命了还是怎么滴?)。话说回来,一旦承认医生或者老师技术是好的,医德师德是高尚的,那么一旦出了问题就很可能是被教的或者被医治的具体个体的问题了,,娃不是学习的料娃脑子笨,家庭教育不行乃至遗传性学习不给力,或者我这病本来就没救了,我这病就是平时胡天胡地糟蹋身体的报应?这指向太明确了,打击也太大了,人身攻击嘛简直就是!接受不了,怎么办?看我慕容家族的祖传绝学——斗转星移大法!你怕是医德师德太差乃至是遗传性医德师德差哦。心里一下子好受多了,没有了内心自我道德谴责的压力真好。所以到底是谁的责任?这又存在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对上面来说,医生老师这个群体和这二者之外的群体孰轻孰重,不难掂量吧?
所以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两个行业的“德”,一是确实是与大众生活关系紧密,二是缺乏或者说无法制定明确的行业标准来验收成果,无法对其实践过程进行精确控制;三是这两个行业的从业者在责任分担的博弈中属于天然的输家。